貝朱麗葉(Juliet Benner)
翻譯:余玉屏
「〔祈求〕基督因你們的信,住在你們心裡,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。」(弗三17)
過去幾期的封面設計,我們採用了幾幅具象派的畫,均是畫家透過經文默想而繪成的。這期的封面也不例外。在這作品裡,聖經成了主角,畫家直接把經文化成一幅文字畫,豐富了經文的含意,並邀請我們運用想像力來閱讀它。
聖經以文字畫的藝術形式呈現,力量可媲美繪畫及雕塑,能給我們富豐的啟迪。找些時間好好坐下來欣賞這些作品,不但能加深我們對經文的認識,更能幫助我們以全人去認識神的話語。
這期的封面是畫家透過默觀,呈現保羅為以弗所人祈禱的經文。畫家博茨(Timothy R. Botts)是北美其中一位最重要的書法家,在卡內基梅隆大學(Carnegie-Mellon
University)修讀平面設計,師承自近代推動書法復興的重要人物班克(Arnold Bank)。博茨在小學一年級開始發掘到自己的潛能。那時他的美術老師覺得他有藝術天分,於是在星期六於家裡給他私人授課。他曾為好幾本書作設計,是一位享譽國際的書法教育家,現時他是出版社Tyndale House
Publishers的高級藝術總監。
與藝術家對話
貝:貝朱麗葉
博:博茨
貝:首先,謝謝你在這麼多年來,給我們帶來這麼多美好的作品。我作為一個初階的書法學生,覺得你的作品很有啟發性和鼓勵性。我以往一直不曉得怎樣才能找到自己的聲音,後來經過一些日子,我終於找到了,真是多得你的幫助。
除了在書法上給了我很多鼓勵,你的作品還給我的靈性很深的啟發。我不清楚你在聖經以外還有沒有其他題材的作品,但這些作品讓我能穿越文字,進入文字背後的道中。當我在靜心觀賞你的作品時,往往被你對聖經的愛所感動,不由自主地流下淚來。
我希望以此作為起點,談談你的作品。你的信仰旅程是怎樣的呢?聖經在這旅程中又擔當甚麼角色?特別是當你在不同階段中,是否以一貫的方法,或是以不同的方法去閱讀聖經?
博:關於聖經,我最早期的記憶是一本叫《埃格邁爾聖經故事》(直譯;Egermeier’s Bible Story Book)的書。透過書中的古典畫作,我讀到不同的聖經故事。我記得讀到很多以色列的王離開神的時候,心裡就感到很悲傷,因而下決心自己要站在神的一方。在念高中的時候,我們家的朋友給了我一本《當代書信》(直譯;Living Letters),就是最早版本的《當代福音》(Living Bible),當中只包括保羅書信。在這以前,我根本沒有去看我的《英皇詹姆斯譯本聖經》(King James Bible)。可是,我卻拿著這新的版本在床上徹夜閱讀,那時才漸漸開始明白福音。之後,我埋首於一大堆講道及主日學教導中,開始覺得自己好像甚麼也懂,但根本不能專注於個人研經。後來在1984年,我下定決心要完整地把聖經讀一次,不過這次我是以畫筆和色彩來完成。
貝:這個決定好啊!你這一系列的畫作,給我們帶來的祝福,不下於當年你看《當代福音》所得的。但我更感興趣的是藝術,尤其是書法,如何影響你的靈命。
博:書法是我默想聖經的媒介,而聖經我則看為是神給世人的信息。製作文字畫時,我會心神貫注,深深融入聖經中的信息。這也是一個敬拜的過程,因為在過程中我高舉了從中領受的信息。
貝:「文字畫」實在是一個能把你的畫作形容得很貼切的說法。我們看書時,往往會忽略了每個字背後蘊藏的豐富含義,但你的畫作卻很美妙地讓每個字本身的歧義性表達出來。可否再詳細一點,解釋你如何透過畫作表達每個字的含義?
博:很多時候,我會先透過自己的說話去解釋那些文字,然後慢慢搜索表達信息的具體視覺意象。有時我也會利用默劇的方法,透過手或身體的姿勢去尋找文字的排列方式,直至找到能成功表達字義的模式。由於我是一個從視覺中學習的人,在過程中,我的意念就會不自覺地投入起來。
貝:你的畫作明顯帶有自由和即興的色彩。可否談談你這個畫作的特色,是受了甚麼影響?
博:謝謝!這對我而言,是一個動人的讚賞,因為基督教的藝術家常被視為死板、封閉。我曾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念藝術學位,那幾年的學習可謂奇妙難忘。之後在日本教英語會話的三年裡,也曾學習毛筆字,當中讓我體會到毛筆書法的灑脫風格。
貝:你很多書法作品均取材於聖經經文,我感到這題材對於你自己本身,及作為藝術家的你,均有著很重要的地位。可否談談聖經如何給你提供創作的靈感?
博:我相信當我們祈求那位具創意的聖靈去指引我們,便能有創造力去擺脫既定觀念,創作出富新意的藝術作品。我所有作品的靈感,差不多都是從默想經文而得的。
貝:你在繪畫或是單純地靈修時,是如何默想經文的?
博:在我學習平面設計時,我採用了很多方法,讓我能投入於設計的文字裏,也讓文字進入自己之內。我嘗試探索主題和大綱,嘗試抓緊重心,透過不同的色調來表達意念,運用視覺對比、空間設置及不同的字體去完成設計。
貝:那讓我們談談今期封面的作品,它用了以弗所書三章17節為題材。透過顏色運用、設計及文字,我覺得這作品蘊含了一股動感,糅合了在基督裡的喜樂、豐盛、成長及安穩。你是怎樣創作這作品的?
博:基督是這作品的重心,因此在綠色的背景下,我選了鮮明的白色,突顯祂是世上的光,並以金色的鑽石作為分隔。可能你也發現我選用不同色彩的象徵意義,開始時以藍色代表天堂,結束時以紅色代表神的愛,環繞字母的裝飾則是代表樹葉和根部,但我卻沒有真正把樹畫出來,因為文字與樹沒有關係。可是,文字卻似樹的形狀,表達我們認識救主後所經歷的成長。
貝:這段經文對你個人而言,有甚麼重要性?當你現在回看自己對這段經文的默想,你會如何形容你在神裏面的經歷?
博:我感覺到那一份因成長及成熟而得的喜悅。我們看不見樹根的工作,但如果能繪畫出樹根深入泥土、隨著生命擺動,我想這會很有趣。我很愛這樣表露看不見事物的真面目!
貝:最後,對於有些人希望跟你一樣,以創意去回應所默想的經文,你有甚麼建議給他們?他們可以怎樣開始?
博:我們都讀過手寫或印刷的文字,而且英文字母有大小楷之分,所以就算不用書法,你已擁有四種方式去表達字義。然後,顏料盒內有不同的色彩可用,問問自己想表達的詞句,應採用大或小的字體?字母應靠攏還是分開?應拉長些還是要幼一點的?濃密還是輕盈?字應該拉成一直線還是彎曲擺放?應往上拉還是向下伸展?要流動的,還是跳躍或彎彎曲曲的?英文字母有最少20種傳統的風格,漸漸地你可能想學一點書法技巧,又可能你選擇以電腦作圖。這樣,你就可以利用不同的字體去表達意念。
貝:謝謝你這些具體的建議,幫助我們去釋放那住在我們裡面的藝術家!也再次謝謝你透過封面設計及其他的作品,與我們分享你在默想聖經所得的成果。
博:不要客氣,謝謝你選用我的作品作為封面,也謝謝你的訪問。
藝術反思
神的話不單是一份給我們閱讀和研究的文本,它更是流動的,賦予我們生命,並能更新和轉化我們。如果我們一直以呆板的分析方法來面對它,它就會變得索然無味。它挑戰我們穿越文字本身,觸碰那活生生的真理。
有一個古舊卻有效的方法,鼓勵我們同時以思考及想像力來讀經,透過想像和感官,得以更全面了解神的奧秘。我們得以進入經文,閱讀和聆聽它要向我們傳遞的信息,漸漸成為那經歷的一部分。
用幾分鐘時間默想以弗所書三章17節,這節經文是這個封面藝術品默想的基礎。首先,容讓自己安靜在神面前,求聖靈幫助你聆聽神要向你說的話。然後慢慢閱讀經文幾次(以你手上的聖經譯本或是下列譯文),看看有沒有吸引你心神的字句。找到以後,細味這字句給你帶來的感受和圖像。
我祈求基督因你的信,能在你心裡,與你更親近,又願你能深入基督愛的土壤裡。
現在請回到我們這期的封面作品,並慢慢再細讀畫家博茨所繪畫的那段經文。這下你有沒有不一樣的感受?這份藝術作品有沒有改變你對這段經文的回應?
讓我們一同再看博茨的文字畫。它鼓勵我們超越表面化及分析性的讀經方法,領我們進入文字裡,誘發我們心靈的回應和想像,使我們能更親密地與聖經連繫起來。
當我第一次看見這幅畫時,最教我印象深刻的,是那卵狀外型及那字體所表達出來的生命力。然後,字體周圍的裝飾由四方八面散發出來,那種即興的活力感,引出一棵在風中搖曳、卷鬚向外伸展的大樹形象。
在這片茂盛的景象中,以白色粗體大寫字呈現基督的名字,就顯得很突出。那實體、大型及粗體字型,加上鑽石型的金色標點,傳達了基督在天上與父一起掌權的王權、聖潔、光芒及純淨。當我們朝向與神合一的旅程,我們便能察覺到基督的重要。因為基督的緣故,我們得以把雙腿穩植於祂永恆的愛裏,得到重生的機會,在基督的義中自由成長。因此,我們的信心能站立及安穩於基督裏,以祂為我們穩固的基石。
其他的經文,以一個自由的形式反映文字之間的動態。看看文字如何以動感和色彩躍現紙上,以生命力和活力跳動著。由上而下,顏色由天堂的藍化成一片清新的綠,再變成黃土色、橘色,最後是一片奪目鮮明的紅。根據博茨所說,色彩象徵了靈命成長的動態進程。我們看見一棵樹,把根伸展至神的愛那肥沃的紅土地裡,大樹又向上延伸往那一片金色的陽光中,長出的新鮮綠葉和樹枝,向著天堂蔓延。樹枝擁有基督的名字和性情,結出聖靈的果子,這樹是朝著基督的樣式而生長的。
基督在我們心裡的同在,並非靜止不動,卻是不斷前進、靠著我們在耶穌基督裡的信心而維繫的。我們在基督裡的生命就如一棵茁壯的樹,把根深深伸展到泥土中,爆發生命的能量,結出果實纍纍。我們穩固地植根於祂和祂的愛中,就如詩篇一篇3節所說:「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,按時候結果子」。
讓這成為你的禱告吧!再次回到經文裡,想像自己是一棵樹,把自己的根深深植入神的愛裡。在祂愛的懷中,感受祂的力量和穩妥。在植根之處,想像自己是一棵剛探出泥土、迎向日光的幼芽,在溫暖的陽光中感受神因你的新生而愉悅。然後,感覺自己的新葉開始打開,你的樹枝開始伸展去吸收生命氣息,迎向天堂裡新鮮、無污染的空氣。讓自己在聖靈的風中搖曳,與祂同跳生命之舞。看看那在這一切之中的耶穌,祂在你的裡面結果子,把你轉化成祂的樣式。在那裡與祂一起,聆聽祂的聲音,讓祂成為祂想你認識的神。若你已準備好,感謝神這份禮物,感謝祂讓你從祂的聖言中得到全新的感受,思想這經驗如何改變你對神和這世界的回應。
可能你也想以博茨給你的啟發去閱讀其他經文。就在你全心投入閱讀的過程中,讓這變成你的敬拜。尋找其他的方法(引用博茨的說法),「投入於文字裡,也讓文字進入自己之內」。也許你可以用想像,透過身體姿勢、默劇、舞蹈、藝術、音樂或書法去「表露看不見事物的真面目」。以全人來到聖經的面前,敢於面向文字背後的真道,也敢於觸碰那位昔在永在的真神。
作者簡介:
貝朱麗葉(Juliet Benner)是一位屬靈導師和退修師傅,多年來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咸美頓市的藝術館(Art Gallery of
Hamilton, Ontario)擔任講解員。她對於藝術和靈命培育尤感興趣,特別是怎樣使用圖像和宗教藝術協助禱告。她的電郵地址為julietbenner@sympatico.ca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